贺州市林业局  > 林业资讯  > 林业动态

贺州市生态扶贫与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7-11-01


      生态扶贫,是指从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通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和林下旅游等多种手段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双赢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在扶贫工作中不能将生态扶贫理解为只搞生态建设不搞扶贫开发,而应该将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实现生态扶贫的目的,扶贫开发不损害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从近几年我市的生态扶贫工作来看,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模式。

      一、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贺州市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下旅游业等林下经济产业,使森林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促进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了森林附加值,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护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助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各县(区)统计,2016年,全市实现林下经济产值36.98亿元。其中林下种植14.64亿元,林下养殖12.58亿元,森林旅游5.68亿元,林下产品加工4.08亿元。

      二、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林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林下经济总量偏小。我市林下经济总量与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尚存足够的发展空间。二是模式及品种单一。全市林下经济仅有林菌、林蜂、林药、林禽、林畜林下产品加工、林下旅游等几种模式,而且林下经济产品也较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三是理解认识有偏差。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优惠政策、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存有"小富即安"和"家庭副业"的思想,认为发展林下经济只是"重在参与",从而缺乏做大做强的林下经济产业意识。 四是指导服务跟不上。由于我市林下经济发展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科技推广范围小,职能履行差,服务能力弱,没有形成订单林业,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并且农户在种养过程中因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三、几点建议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结合我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全市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生态扶贫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升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布局。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林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林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要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 经济和生态效益。 坚持"一乡一特, 一村一品",在每个示范村着力培育 3-5 名大户,建立一批林下经济基地乡、产业村,将贫困户纳入林下经济基地建设主体范围。   

     (二)创新发展模式,打造龙头企业。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设一批连片规模500 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着力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特别要将贫困户带进基地去。大力推广"公司(大户)+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尽快改善我市林下经济产品交易无序,散乱自由的经营状态,将简单的、原始的"小农经济意识"逐步转移到以林下种养为基础,工厂化生产、商品化产出为主的发展道路上来。积极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的作用。大力支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林农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促进林下经济科学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以点带面,辐射推广。

     (三)优化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无形增加了林农的有形资产,更为广泛地拓宽了林农依托林地的发展空间。如何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把林地变为农民的"钱箱子",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一要搞好技术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整合技术服务资源,由林业和科技部门牵头,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林间种养新模式的研究,推进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二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发展硬环境。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整合资金,切实做好林下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惠农措施。加快市县两级林权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协调金融信贷部门,实施林权抵押贷款。优化审核程序,简化审批手续,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估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争取国家资金和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对发展林下经济实行补助,有效的解决发展林下经济资金短缺问题。三要搞好市场服务,优化发展市场环境。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责任机制。林下经济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关键在领导。一要成立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有林地资源的乡镇进行规划、管理和指导、协调与服务。有林地资源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工作措施和奖惩办法。二要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将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到对应乡镇和村,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 严格考核,实行目标管理,纳入各级党政的年终绩效考核范畴。三要实行职能部门包挂督导责任制,各县区林业、农业、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对县区内有林地资源的乡镇实行挂包督导,帮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种养大户,组建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组织化程度。

     (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建设。一是搞好林下产品产地认证。有重点地培养贺州蜂蜜、贺州黄精酒、贺州黑山羊、贺州三黄鸡等一批名牌林下产品,提升质量档次,拓展林产品市场,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打造一批森林旅游精品线路。我市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4A级景区、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大桂山国家3A级森林公园等,要不断改善森林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贺州市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充分发挥森林旅游示范地对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等休闲、度假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贺州市林业局  梁桂棠  黎国杰)

信息来源:贺州市林业局管理员 | 责任编辑:贺州市林业局管理员